建立沿革:
塭港保安宮沿革誌
塭港村古時居住在北稱為鄭仔寮,在南俗稱鮕寮;居民於早期由福建省移民來台,棲居東石群沿海竹海為生。
滿清末年局勢動能,先民生活艱辛,為求生計移民塭港,延續討海為生,宗教信仰膜拜代代天巡行、五府千歲(燒王船)庇佑平安豐收。
日據時代鄭仔寮、鮕寮、頂寮(現址樹村)俗稱三寮,以福安宮現 址,為信仰中心,居民膜拜娘媽,稱為娘媽廟。爾後人口漸成長,為祭拜方便,於日據時代分廟祭拜,鮕寮恭奉娘媽、代天巡桿、五府千歲, 祭典日於農曆四月一日。鄭仔寮奉港口宮聖母,每年是日先恭送王船 (客船),經由鮕寮合併恭送王船,祭典由此而來。
分廟後有信男鄭老婆,某天出海作業,撿獲一塊香木,放置厝邊,經一段時日,每逢夜間發出閃光,堪稱奇蹟,經先民商議將神木雕刻以成神靈,信男陳千提前往離到木乃為邢府千歲, 因此香火鼎盛。
民國五年信男許神扶經神駕指定,恭請南鯤鯓代天府關造池二王神駕尋覓廟地蓋廟,命名保安宮,建廟期間材料短缺,巧遇大陸帆船載石材(老古石)擱淺觀光港(塭港附近)棄船,經信眾合力搬運作建廟村料,當時稱邢王廟(別名老古石廟)邢府千歲。壽誕日定每年農曆八 月二十三日,經歷二十年組織設立管理委員會,重建現在石磚剪黏廟宇,亦為鄭仔寮信仰中心,各地分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