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新塭嘉應廟位於嘉義縣布袋鎮新塭,新塭指的是布袋鎮新民里、復興里兩里所涵蓋的區域,新塭嘉應廟主祀九龍三公,同祀尹府千歲、游天王等,每年在尹府千歲聖誕前夕會到新塭緊鄰龍宮溪的「王爺窟」舉行「衝水路、迎客王」,新塭龍鳳團與星牛陣等陣頭,夥同數十頂神轎一同湧入「王爺碼頭」水中迎請客王,場面相當熱鬧且罕見。
新塭嘉應廟舊名嘉應宮,原本的廟名取自新塭族人的原鄉──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東石鄉仙跡境的嘉應廟。先民來台拓墾時將原鄉信仰也一起帶了過來,九龍三公的神尊也是其一,自新塭鄰近的虎尾寮(今布袋鎮好美里)登岸之後先在那邊生活,後來搬遷至新塭定居,一開始先將神尊奉祀在一般民家神壇,直到1838年(道光18年)在新塭92番地(今新塭派出所旁)建造廟宇,起初只是簡單的磚瓦廟,而後在1884年(光緒10年)由四柱董事:蔡鮑、蘇元、黃選、洪租等發起重建廟宇的工作,募集樂捐兩千多銀元來重建廟宇,村民至南鯤鯓代天府迎請吳府千歲來新塭,並且與新塭嘉應廟的游天王、尹府千歲共同選擇新廟地,就是現今廟址,當時房舍林立,信眾自行拆屋用來建造新廟宇傳為美談。
1965年(民國54年)地方士紳與耆老討論重新建廟,於是重建新廟籌備會成立,由當時廟方八位董事:蔡德水、蘇爐漢、蘇順發、蔡車、黃福昌、黃茂雄、蔡從、黃登南等,並且敦請地方士紳──蔡閂為建廟主任委員,蔡榮川、蘇旺、黃鬧凍、蘇乾坤為常務委員,蘇益進為總幹事。新廟起建時亦增建後殿一座,奉祀南海觀音佛祖,至1968年(民國57年)竣工,1994年(民國83年)第五屆管理委員會因爲廟頂損毀,於是翻修廟頂,並於1996年(民國85年)完成現今之廟貌, 2000年(民國89年)歲次庚辰年梅月由第六、七屆合力完成「皇天賜福」牌樓。
祭祀活動:
新塭嘉應廟為新塭地區(約等同布袋鎮之復興里與新民里)的信仰中心,主神為九龍三公,同祀者眾,其廟內空間與祀神將於本部分概述。而新塭嘉應廟每一年舉辦於農曆3月27日前後的「衝水路、迎客王」,讓庄內信眾與許多外來團體共襄盛舉,是相當具指標性的民俗活動,此外,也有「喝尾斗錢[1](huah bué táu tsînn)」、信徒大會等其他年例行事,同樣於本處概述,以建構新塭嘉應廟信仰實踐與其運作的面貌。
[1] 廟方習慣寫作「喊尾斗錢」,為尊重地方的使用習慣,特此註補充說明。
元宵活動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新塭嘉應廟會辦理各種元宵活動,在給每個時代皆有其不同活動,作為娛樂與凝聚居民情感的重要活動。今年首先傍晚由新塭嘉應廟提供燈籠,由新塭國小辦理,帶領全校師生與家長,在新塭主要街道踩街遊行,新塭國小龍隊也會參與踩街活動,遊行後到城隍廟進行猜燈謎活動。而在標金飾與喊斗尾錢活動後,元宵節活動重心也轉到廟前廣場,社區內的小朋友可以在廟內領取燈籠與造情氣球,以及相關的點心,共同歡度佳節。廟前廣場同時也進行由廟方精心設計的各種遊戲,今年進行猜博杯結果,送蛋糕的遊戲,社區居民大人小孩共同參與,新塭嘉應廟除辦理宗教儀式外,也積極利用各種活動,促進社區居民交流與娛樂,積極扮演現代廟宇的角色。
「衝水路、迎客王」
新塭嘉應廟位於嘉義縣布袋鎮新塭,新塭指的是布袋鎮新民里、復興里兩里所涵蓋的區域,新塭嘉應廟主祀九龍三公,同祀尹府千歲、游天王等,每年在尹府千歲聖誕前夕會到新塭緊鄰龍宮溪的「王爺窟」舉行「衝水路、迎客王」,新塭龍鳳團與星牛陣等陣頭,夥同數十頂神轎一同湧入「王爺碼頭」水中迎請客王,場面相當熱鬧且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