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水德寺觀音佛祖廟創建沿革:
溯自三百餘年前即明末之期,據祖先相傳考據,本廟觀音佛祖金身係由下洋溝逆水而上,被牧童發現撈起,而在水溝西岸龍眼樹下蓋一簡單茅舍供奉,因而命名為「水得寺」適有一牧童起乩降駕,聖示而將神像遷至大埤西邊榕樹下之旁有一口龍喉井,泉源長年不歇蓋,觀音佛祖大顯神通,每遇危難、疾患,只要虔心來請示膜拜、乞求保佑,並引用龍喉神水均能平安痊癒,可使盲者重見光明,而開立藥方藥到病除,甚至一碗、煎碗二之意想不到之奇蹟出現,治疑難雜症極獲民眾信仰,香火日盛,又聞當時四十九庄圍攻本庄,觀音佛祖、佛法無邊,化為一年輕女孩在竹尾頂,以羅裙攔彈使得全庄平安無恙聞者無不稱奇,所以人人恭稱「得勝媽」之雅號,嗣後有鍵廟貌簡陋,信徒日眾在遷至大埤北邊重建,至民國十年因年久失修,由本庄首事:羅耀珠先生熱心發起重建,經得各方善信踴躍捐獻,遷至現址重建,即今尚存之舊廟,其功厥偉。
民國六十年重建
根據《嘉義市志 卷十 宗教禮俗志》所記載:「道光八年(1828),埤肚庄民羅光輝等,募建觀音佛祖廟。傳說該廟觀音佛祖金身,係由下洋溝逆水而上,被牧童發現撈起,而在水溝西岸龍眼樹下,蓋一簡單茅舍供奉,因而命名為水得寺。明治二十九年(1896)庄民羅松、羅明溝發起,從大部份為羅姓的庄民中募集四百三十圓捐款,重修該廟,並配祀羅氏先祖白沙王公、王媽。大正十年(1921)庄中首事羅耀珠,倡議改建磚造並擴大寺廟規模。昭和十八年(1943)十二月大震災,廟宇受損,拜亭傾斜。民國三十七年(1948)羅水吉發起湖內里民,共同捐款,重建拜亭,廟室。民國六十年(1971)因原廟陳舊,經信徒大會決議重建,公推羅水吉為主任委員主導重建工作,於六十一年三月竣工。民國六十五年成立財團法人組織,以觀音佛祖廟名義登記土地,並以擲筊杯方式選出首任董事長羅清水。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十九日,完成新建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