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據《嘉義市志》記載,炳靈宮原由現新厝庄的陳氏祖先自大陸攜來台灣,原奉於私塾中,後於民國55年(1966)由里長陳宗發起建廟。民國68年、83年各有一次整修。新厝庄陳氏家族有不吃鱺魚的習俗,其原因刻在陳氏宗祠牆面的石碑上提醒族人。
新厝陳氏宗親不食鱺魚的由來:
嘉義市北社尾遠公,埤仔頭伯諧公,新厝仔茂珍公,清水龍井鞍公及元利公等在台陳氏均屬於不食鱺魚世系,其原由,族祖原居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高坑鄉禾倉厝,都參加反清復明的洪門會,清德宗康熙六十年辛丑年西元一七二一年渡台抗清改為天地會,會主朱一貴(號鴨母王),率眾攻下台灣府(台南)風山縣(即高縣左營的舊城),以及諸羅山(嘉義),諸羅戰役軍民被殺計五0三人,葬於山仔頂公園北邊義士廟。
朱一貴自稱(天興王),將諸羅山改謂「天興州」。清廷派將軍藍廷珍,副將李換挻率軍由彰化協鎮鹿港南下紮營諸羅山北面蓮花湖(杉池)現為文化中心與北香湖之間的平地為營區:古稱(營盤)即現在埤仔頭植物園左右鄰。新厝庄書公及林白等三百多人被殺。作戰三月餘始被清兵平反。
天興王朱一貴被緝,送返南京處死示眾。參謀江如南奔避後大埔(即南縣楠西鄉鹿陶洋),副參謀王忠率剩下黨徒避居於全省各地。陳氏族祖伯諧公,遠公,元利公,鞍公和茂珍公等於該役戰亂中奔回埤仔頭菜園仔維翰公處避難,途中經蓮花湖湖中鱺魚顯現,清兵只顧抓鱺魚,因此祖先等才能脫險逃離。為感念鱺魚之恩惠,則誓言命子孫禁食恩魚,因此新厝庄等陳氏世系禁食鱺魚祖令,直至西元二00八年尚在傳聞。
彙集:新厝四房第七代宗人陳茂榮
民國九十七年戊子(西元二00八年)四月
臺灣新厝庄陳氏開基沿革:
始祖考 乳名耀,諱茂材,號子明,世居於 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高坑禾倉厝人氏,于清雍正五年丁末(西元一七二七年)陰曆正月十八日來臺,建宅於新厝庄而居,焉溯厥原由,前因公之胞兄茂珍,諱天,首先渡臺至諸羅縣北門外里許(即今嘉義市新厝里方圓左右鄰,觀其地勢高厚可居可守,以為日後子孫綿遠之計,莫踰於此處,爰是奮志經營,克勤克儉乃墾一庄名曰新厝,不幸創業未就,而中道辭世,臨終前遺書囑公渡台以繼其志,凡其所置以及蓄積一盡付子明公。而子明公惻然承任逐能繼成基業于前,而垂統緒于後者,則自殷勤刻苦竭力經營,方能成此基業,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後之子孫當念先祖勤儉成家謹守厥業,蔗不負先人創造之功于萬一云爾。新厝開基祖,子明公傳家育五子,長子夫掌(大房),夫成(二房),夫士(三房),夫越(四房),夫良(五房)。
新厝庄開基始祖考諱茂材,號子明,生于清康熙卅九年庚辰年(西元一七00年)
十二月五日亥時。卒于清乾隆十八辛未(西元一七五一年)十月九日辰時壽五十二歲。
新厝庄開基始祖妣黃氏,諱玉娘,諡柔儀,生于清康熙卅五年丙子(西元一六九六年)二月九日子時。卒于乾隆四十年乙未(西元一七七五年)四月廿七日戊時壽八十歲。
茂珍公諱天(子明公胞兄)生于清康熙卅七年戊寅(西元一六九八年)七月廿五日
子時。卒于清雍正四年丙午西元一七二六年九月五日丑時壽廿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