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伏龍宮沿革:
本宮溯自於日據時代大正九年(公元一九二0年),本地區(俗稱番仔溝田仔),當時瘟疫猖獗,人心惶惶,拱手無策,幸地方善士傅能、何田兩位先生等多人(聚居牛車寮仔)共同協商出錢出力,前往蛤仔寮港口宮,奉請聖母出駕降臨鎮境安宅,聖母神靈顯赫,本地區始得保境安寧。
嗣後遵聖母旨意,新雕二聖母奉祀,萬民肇得庇佑,當時金身由諸善信所奉獻(取自當時大水災撿回數萬年樟樹頭)而安奉於機關座後側民宅,鎮守本境,廣受善信敬仰。
民國四十年間,善士林木生先生深受聖母神靈感應,遂蒙其心願將購得土地保留三百坪捐供建廟,並發動地方諸善信,集資共襄盛舉,順利完成雕樑宮殿,正殿如現狀,左右廂房磚造平房式,當時一切不敷支出之開銷,仍由林善士捐贈,因有賴其本著虔誠苦心之付出,本宮始得創建。
迨至民國六十四年林善士介以年高謙退不居,其後代薪傳為聖母服務機會,進而籌組管理委員會,遂於同年十一月正式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由陳坤裕先生當選主任委員,洪清和先生任副主任委員,民國七十二年五月改選由林騰雲先生榮膺第二屆主任委員,蔡水壽先生任副主任委員迄今。
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成立籌建委員會,由蕭金木先生任主任委員,侯榮華、吳允順倆位先生任副主任委員,增建兩側鐘鼓樓吉廟壁石雕。於民國七十九年,前往大陸湄洲天后宮謁祖,連續三年圓滿成功,益使本宮香火鼎盛。
為感念曾經在本宮出錢出力、貢獻盡瘁諸善信,皆為奠定今日伏龍宮宏偉氣勢,神靈庇佑,闔境安寧,蔚為永世不朽之聖地,併此謹誌。
公元一九九五年歲次乙亥年桐月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