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慈玄宮歷史沿革:
慈玄宮前身名「慈玄壇」,源自嘉義市中山路六十七號住持郭氏私宅內,郭氏自幼秉性敦厚,樂善好施,夙具佛緣,空閒之餘,時常參訪各大寺廟,而與十方仙佛結下深厚因緣,期間並陸續迎回觀世音菩薩,哪吒太子爺公等神尊返家供奉。
民國四十八年間,郭氏夜夢大陸杭州靈隱寺的濟公禪師,表示願意來台弘法,以廣渡有緣之人,希望郭氏為其雕刻金身,暫奉安於佛堂,以待來日時機成熟時,入世發揮。
民國五十二年,由於因緣俱足,蒙上蒼恩准,佛堂命名為「慈玄壇」,正式奉旨開壇濟世,每逢星期六定時開壇,由觀世音菩薩、濟公活佛、哪吒太子爺公降壇弘道述法,渡眾濟世。由於求無不驗,示無不準,各地善信絡繹不絕。
民國六十年,「慈玄壇」現有場地早已不敷使用,為接引更多的信徒,濟渡更多眾生,濟公蕇師降壇指示眾弟子購地籌建新宮。禪師並親自擇定溪興街現址為建宮之地,於是眾善信踴躍解囊共同籌足資金,而於民國七十九年辦妥購地事宜。再於民國八十二年農曆正月初一日,舉行動土典禮,同年農曆二月二十六日正式開工興建新宮。
民國八十三年,新宮主體興建完成,基於渡眾濟世大任刻不容緩,乃於國曆六月五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共移舊壇至新址,安臨時座,同時正式定名為「慈玄宮」。
民國八十九年全宮硬體結構暨神龕裝設均告完成。經禪師擇定同年二月五日(農曆大年初一日),舉行開啟宮門和二、三、四樓各殿神佛開光暨安座大典,正式擔負起救世、醒世、治世的重責大任。
慈玄宮矗立於嘉義市郊,軍輝橋西側,八掌溪南岸,佔地約九百坪。硬體結構採中國北方宮殿式,歇山重簷屋頂,建築格局宏偉壯觀。面寬48.6公尺,縱深38.6公尺,地面高49公尺,區分地下一層樓,地上五層。地下一層闢作禪房,地上第一層規劃做社區活動中心,第二層中壇元帥殿,第三層濟公活佛殿,第四層觀世音菩薩殿,第五層申殿。殿殿重重廊柱,襯托出清靜莊嚴樸實無華的特色,外觀全覆以金黃色彩,在陽光中突顯出金碧輝煌的燦爛,象徵西方極樂世界情景的殊勝,讓人不自覺嚮往,在身歷其境時,更令人有種超凡入聖的感覺,而達到寵辱皆忘的至高境界。
慈玄宮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 洪三貴 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