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3年(1864) (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1933)
同治3年(1864) (吳育臻,《臺灣地名辭書,卷二十,嘉義市》,1996)
同治3年(1864) (顏尚文等編,《嘉義市志 卷十 宗教禮俗志》,嘉義市政府,2005)
根據《嘉義市志 卷十 宗教禮俗志》及《臺灣地名辭書,卷二十,嘉義市》指出,福德宮創建於同治3年(1864),原稱為福德爺廟。明治39年(1906),由於嘉義發生大地震而將廟宇震毀,於明治40年由李招尚發起重建。皇民化期間廟被毀,財產併入濟美會,戰後於民國35年重建,稱為「福德宮」,民國75年又改建為現所見之廟貌。原內政部寺廟登記為「嘉義市圳頭里福德宮」,然因近年將地址改為盧厝(該廟位正位於盧厝與圳頭之交界),因此廟名更改為「嘉義市盧厝里福德宮」。前來祭祀的住民以圳頭里盧厝(李姓人家居多)及旺來宅仔庄為主。
嘉義市圳頭里盧厝、旺來仔庄,及少數盧厝里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