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
修善祠始緣於1894年,乃一片雜草叢生廢坟場,墓地間有一造無立名碑墳墓,為抗日烈士集驅埋葬之英靈,由善人呂仁癸發起修造該墳墓,旋則由當時士紳江俊傑昆仲及江牛等,各熱心人士響應捐款修建,並造一間簡陋小廟,被祭拜群眾尊稱為有求必應之「有應公」。(「修善祠沿革誌」石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立。1995年刻)
■ 日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
日本佔據十年後,擬在該地區籌建「合同鳳梨會社」,因拓寬道路,開闢輕便車運輸,將清理塚坟場之骷髏合裝入甕,堆放於小廟後方,任其風雨侵蝕,呂君等不忍目睹此情況,再次募款改建磚造納骨庫而收容安頓,並訂農曆四月初十日為祭祀紀念日。嗣後,信眾湧往朝拜祈求,日多而承受感應顯化還願,酬謝香煙不斷,「有求必應」紅彩掛滿廟內外。(「修善祠沿革誌」石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立。1995年刻)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由黃天壽、黃兩傳、黃木春、盧慶澤、高金來、高本、張紹鐘、張令等致力幕捐,建廟。(「修善祠沿革誌」石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立。1995年刻)
■ 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
成立管理委員會,推舉黃光亮為主任委員,像黃次郎購買戲台場地,並籌備興建戲台工程。(「修善祠沿革誌」石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立。1995年刻)
■ 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
․歲次庚申年三月十一日,張天師道陵奏請南天賜名為「修善祠」。(「修善祠沿革誌」石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立。1995年刻)
․「修善祠」門額匾,庚申年陽月吉旦,謝東閔題。1980年落款。
․「柱聯」,歲次庚申年。1980年落款。
■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
「神虎將軍」廟,對聯「神威膽識忠社稷;虎踞雄風護眾安」,乙丑年春。1985年落款。
■ 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
「修善祠沿革誌」石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立。1995年刻。
修善祠內奉祀「有應公」
簡介與相關圖片:
修善祠始緣於1894年,乃一片雜草叢生廢坟場,墓地間有一造無立名碑墳墓,為抗日烈士集驅埋葬之英靈,由善人呂仁癸先生發起修造該墳墓,旋則由當時士紳江俊傑昆仲及江牛等,各熱心人士響應捐款修建,並造一間簡陋小廟,被祭拜群眾尊稱為有求必應之「有應公」。
日治時期,在該地區籌建「合同鳳梨會社」,該丘陵墳場被禁葬,並清塚墳場以備拓寬道路,故骷髏骨骸被混裝支離破碎,放於小廟後方,任其風雨侵襲,慘不忍睹,再由呂壬癸先生等募款,改修磚造納骨庫,將其收容奉祀著,並訂定農曆四月初十日為祭祀紀念日。
修善祠內奉祀「有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