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寶樹宮和新聖宮併在前後.新聖宮沒有沿革石碑
寶樹宮謝氏家廟重修誌 「明末我等先列,隨同延平郡王由閔粵遷台,分居各處,耕讀傳家,百年以環子孫繁衍和睦稱安,惟我先祖由閔彰浦縣錦湖城遷來,卜居彰化縣田中鎮新庄里,由先人公推汝換、汝生、天舜、天生公等為首事,於道光二年興建謝氏家廟,奉祀始祖申伯公暨安公玄公,秉承飲水思源之義,立子孫親睦孝悌之方,以垂萬世一家之旨,其意義深遠,創業惟艱。茲因木造廟宇年久失修,腐朽堪虞,我等豈能坐視其變為廢墟乎,於是合族長輩聚議組織謝氏家廟籌建委員會開始籌備。 先由安王元帥祭祀公業臨時管理人隆河、烏、德生等以公無私執事,俾能盈餘新台幣肆萬餘元,撥充興建之用,又為充裕經費起見,將在廟東水溝邊之土地陸拾伍坪,以伍仟貳佰元轉讓謝天德使用,雖登記尚未辦妥,款項已悉數收訖,建廟用地壹分陸厘七毛雖有三七五租約,謝阿英無條件獻還,其豪快精神族親均感。總工程費約需新台幣拾柒萬元,除上述外,由各地宗親慷慨捐獻成裘,於民國四十五年農曆五月破土興工,翌年八月完竣,同月十五日舉行入火安座,並行祭祖典禮,是日來自全省各地宗親千餘名,呈空前之盛況,成為建廟史之一大頁。 在「清朝末年」間,謝氏先人「謝添」,由彰化「鹿港天后宮」向「天上聖母媽祖」 分靈,由「天后宮」贈送大陸湄州原始「媽祖」金尊,請回「田中」安座在「謝添」之宅奉祀,不久甲午條約成立,日本統治台灣,「聖母」初次顯靈,奉玉旨以「謝添」為乩童,發揮濟世救人的神威,從此香火日益鼎盛,救人無數,直至「謝添」先生年老往生。 民國34年(1945)台灣光復,「聖母」再次顯靈奉玉旨救世,某日,同庄「黃家」 有事,家中不安,於是恭請「田尾鄉睦宜村」「聖德宮」聖母到家求教,並向「田中」本里天上聖母借乩出駕賜教,聖母指示:奉玉旨二次救世,聖靈並擇日移駕至「中南路3段200號」「謝敏貴」先生廳堂安座,命名為「善意堂」,神威顯赫,信眾日增,香火再盛。 之後,由「謝敏貴」先生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仁成」「謝烏」等二位先進協助下,委員會務漸上軌道,信眾倍增,籌建廟宇蓄勢待發。民國45年間(1956) ,經眾善信之樂意捐獻,委員會決議興建新廟宇。是時,田中「謝氏家廟」亦因原有木造房屋年久失修,已募款重建,經謝家全體族親同意,將天上聖母建廟安座於「寶樹宮」之「後座尊位」,同一基地互相連接,並命名「新聖宮」,於民國46年5月落成,擇日入火安座,並成立第一屆「新聖宮」管理委員會至今。
淝水之戰記載
寶樹宮重修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