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口述訪談
1、日據時代就有一小廟在祭拜土地公、土地婆,年代已超過一百年了。
2、十幾年前由梁全及管理委員會發起募款擴建,並於2003年落成為今貌。
3、在清朝時期即在,現在清龍岩之處即有建廟祭拜,後來在日據時代才遷至此地。
沿革石碑記載
本福德祠奉祀福德正神(福德爺),即土地公,傳聞清末年間,先民渡台墾荒,擇土而居,為祈求平安順利於距今百餘年前座落當時彰化縣馬芝堡埔姜崙字坡頭頂一三五地號(今秀水西西興段二O七一地號目祠),建廟初時,僅簡陋一間廟宇,奉祀福德爺,供村民膜拜。
由於民俗傳言,福德神即土地公係地方的守護神,為地方安寧計,需遷徙至鄉里內水圳邊之適當地點建廟,以利擋水,意謂著為民眾守護財產,避免流失散財等因,故為祈鄉里繁榮發展,因此由當時信士許天成、鍾取、丁文煥等人士發起,遷徙至埔姜崙字坡頭頂五九五地號,即今秀水鄉西興段一八三八地號,地目祠,所有權人福德爺,即現圳邊大榕樹下,建置一間廟宇,取名土地公廟,因善信敬仰,神靈顯赫,香水日盛,地方日漸繁榮。
日據初期辦理土地總登記時,將廟宇基地及埔姜崙字頭頂地號等四筆土地所有權人登記為福德爺,管理人登記為許阿枋,惟自前管理人許阿枋過逝後,即由信士梁德先生代管,梁德逝世後由其子,梁全先生繼續代管廟產及處理日常廟務。
本省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五年間辦理土地總登記時,由梁全代理申報,當時仍將其廟宇基地及前述所有土地之所有權人登記為「福德爺」,管理人亦以許阿枋名義登計之,至於土地稅賦均係梁全先生捐助繳納迄至民國五十六年間,政府實施農地重劃,其中姜埔崙字坡地號因面積不及一分地,不能保留,為此,梁全先生亦代繳其地價差額款湊足面積一分地,而得以確保改筆土地產權問題。
民國五十八年間,地方士紳鑑於廟宇年久失修破損不堪,有失對土地公之虔誠心,始由信士梁桶等人發起募捐將舊廟宇拆除,並在原址重見為磚造覆瓦廟宇,於民國五十九年開竣工並將本廟宇命名為「福德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