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曾家正安宮,主祀神明溫府王爺,陪祀天上聖母、天府王爺、朱府王爺、池府王爺、李府王爺、熊府王爺、薛府王爺、中壇太子元帥、福德正神等。曾家村正安宮,又稱溫府王爺廟,為全村信仰中心。
滿清時期,隨先民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渡海來台,庇佑黎民。最初定居本地,先民開庄有十八戶,當初神像為庄民私奉,後因感念神恩被澤,庇佑民眾,於是提議將神明集中供奉,每年擲筊一次,聖筊最多者為爐主,爐主則將諸神恭請回自己住宅大廳供奉,並負責該年度中神明出巡的祭拜活動,保管村民捐助丁錢之收入與開支。
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村民鑑於神明每年隨爐主遷移一次居無定所,因此倡議固定場所祭拜,而有建廟之意。當時由老乩童曾鎮起駕扶乩啟示,向本鄉新港福安宮商借四輪神轎,由村丁輪流抬轎,並聘請法師作法多天。有一天夜晚四輪神轎突然震動,扶駕起乩,神轎直衝村中一座無人沙丘的林投樹林中,四輪神轎就此停止前進,神轎則放下擇向,此處即為日後建廟用地。神轎退駕後,該抬轎壯丁無法走出樹林,村民即合力砍伐樹林為壯丁開路,壯丁走出樹林,個個膚髮無傷。
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由村長曾鵬和村中人士曾材、曾進朝、曾鎮等發起建廟,村民熱烈捐獻,因此以神明指定地點、方位興建廟宇,將附近林投樹木砍除,開闢一片空地,這時全村才有一座信仰中心-溫府王爺廟。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隨著地方經濟繁榮,由村長曾松柏,村中士紳曾材、曾鎮等再發起廟宇重修,村民都慷慨解囊熱烈贊助,於是興建廟宇兩側廂房。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正式成立管理委員會,由王煙泉榮任第一屆主任委員,共同管理推行廟務。近來因廟宇老舊狹小,經風雨侵蝕,年久失修,簷瓦磚礫剝落,而提議第二次鳩工重建,地方士紳曾添進、王煙泉、曾錫欽、曾連進、曾固等發起募款,由村長曾添進擔任總監造,遂於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四月三日,依原址方位動土興建,預定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埈工。正安宮的祭拜活動,主要以溫府王爺為聖誕千秋日,即農曆八月十六日較為隆重,是日家家戶戶三牲酒禮到達廟宇參拜。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並祈求閤家平安,早上有該村鼎逢園北管小三仙,打排子演奏。下午尚有歌仔戲以電影演出。晚上家家戶戶備辦酒席,大宴親戚朋友。廟前供桌上放置一整排答謝的平安龜供信徒祈求。晚上是祭拜活動的高潮,人人盼望當未來一年爐主。該村族群分為四大柱,三柱為曾姓,一柱為該村其他姓氏總和,每柱大約一百餘戶,由聖筊最多為爐主,通常在神明前擲筊,連續約十聖筊,即可榮任值年爐主。擲筊時民眾圍觀吶喊,獲得爐主的村民,認為是一種榮譽,在未來的一年在神的庇佑下會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