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據古碑匾記載:金安宮原稱金安館 ,座落本牛刁仔庄,註冊牛朝仔庄,於同治丁卯六年,東曆慶應三年即西元1867年,承先祖來台建立,尊稱武安二王以供庄民及眾善信膜拜祈安、祈福。昔時煙薰樑柱,迄今香馨仍保,可見香火之鼎盛,然百姓之生活純樸,安居樂業,庄民大部務農,勤儉持家,正安享太平天運之際,未料東瀛入侵 ,橫行攘奪,兵燓遍野,民生疾苦,全賴王爺之顯化掳護,屢遭盜匪燒殺擄掠,滿目瘡痍,人心惶惶,仰仗神恩之庇祐,得幸王爺之金身確保,奈史料已蕩然無存,僅憑先輩者口述諳誦,史蹟之尋根溯源,乏善可陳。但王爺流傳之佳話不勝枚舉,裡間單表其一:相傳光緒年間,一佚名老叟,久聞武安二王之神威顯驗,故欲掱請王爺為己有,並私自供奉膜拜,一朝趁其不備,乃覬覦得逞,逐暗藏於行囊之中,疾風逃竄,不料途中此雅賊盤纏殆盡,賊星殞落,生計無處,王爺宏量,憫其愚舉可原,不予懲戒,並靈示老叟,當沿途行醫濟世為民療疾,以資所費。舉凡前往求醫問疾者,無不顯驗、痊癒,屢試不爽,或求者,問者與日俱增,欣然稱奇,讚譽靈驗,因此王爺之聖名逐日遠播,不久即傳於庄民獲悉,經村民商議後,立派專員,擇良時慎重恭迎王爺回鑾鎮座。此皆是王爺洞悉我村民等悕念之情,不忍離我、棄我,故自下此回鑾之策也,聖哉!幸哉!
於歲次丙申年桐月,即民國四十五年三月間完成修建牛稠仔庄金安館,並尊稱 武安尊二王之聖號,同時由先進學士,為音階更臻文雅遂易名牛稠仔庄為芙朝庄。自台灣光復後,承賢能政府廣施德政,頻仍建設,安內攘外,促使民生日漸富裕,人才濟濟,然虔誠篤信王爺者日愈增多。
重建金安宮:歷經數十寒暑,金安館爐下眾弟子,感念王爺惠祐我村民等之蘊恩良多,又館內外幾乎斷瓦頹桓,殘壁敗砌,實難稱廟。幾經商確,由該村長顏進輝先生推舉顏三籐先生為重建委員會會長,於乙亥年臘月,即民國八十四年成立重建委員會,順丙子年梅月舉村村民聚集廟前,設置天台,呈獻祭品以祈請玉皇大帝,並犒賞兵將。是月下浣 武安尊二王神駕親臨,遴選重建基地及鎮座方位,諭示:金安館內諸神尊,皆重新雕塑,並慎選高材,標定適宜尺度,前殿高為四丈六尺,正殿為六丈四尺高。本宮主供奉武安尊二王,正視前為哪吒三太子元帥,依序右為蘇府大王爺,玄天上帝,左為蕭府三王爺,福德正神,下壇為黑虎大將軍及五方將軍。配合入火安座等科儀。本宮內外整體由名建築設計工程師製圖繪獻,經核定後,於丙子年桂月聘邀地方首長、人士,大舉奠基動土典禮,始稱金安宮,並匯集全村人力財力,由會長親率雋拔專家學者等,鳩工循序順建,風雨無阻,期間每蒙各界善信人士熱心參與,鼎力資助,共襄善舉,不遺餘力實感德便。
今奉 武安尊二王於戊寅年荔月十八日,即王爺聖誕千秋吉日,聖裁詳詔:擇於己卯年葭月初二日起,啟典入火安香鎮座三獻醮,三天慶典之科儀。佑我宇內風調雨順,社稷昌盛,國泰民安,同祈天下太平。 黃永昌撰
- 同治六年(1867年),先民來台建立,原稱金安館。
- 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重修金安館。將原庄頭名牛稠仔庄改為芙朝庄。
- 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成立重建委員會,隔年動土興建,改稱金安宮。
- 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葭月初二,啟典入火安香鎮座三獻醮儀式。
沿革碑
捐題緣金碑
訪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