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清乾隆49年(1784)鹿港開為正口,與大陸泉州蚶江對渡通商,開啟了鹿港繁華的一頁。 清乾隆51年(1786)武官陳邦光倡議,將龍山寺遷建於今日現址,士紳林振嵩、許樂三主持遷建工程。乾隆57年(1792)龍山寺因地震而受損,乾隆60年(1795)重修時,由日茂行林振嵩之子林文濬主持,至清嘉慶3年(1798)完成修復工程。 清道光9年(1829)龍山寺因牆垣剝落而重修,由日茂行林廷璋主持重修,至道光11年(1831)完成,此次的重修奠定了今日的規模。道光28年(1848)彰化地震,清咸豐2年(1852)龍山寺再度重修,並增建拜殿,至咸豐8年(1858)完成修建。 明治30年(1897)日人在龍山寺內設立敬愛學校,由佐佐木一道主持。明治37年(1904)將龍山寺改為日本本願寺的分寺,並廢除龍山寺之名,第一任住持為光明智曉。大正10年(1921)後殿發生火災,建築物及神像毀之一炬。昭和11年(1936)龍山寺動工重修,並重建後殿,至昭和13年(1938)竣工。 民國49年龍山寺成立管理委員會,由陳壽昌擔任第一任主任委員,民國50年組織「鹿港龍山寺修建委員會」,展開龍山寺的重修,民國72年龍山寺經指定為第一級古蹟,民國75年政府進行全面修復,民國83年驗收。 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龍山寺嚴重受損,正殿屋脊斷落,山門與戲台木柱移位。民國90年由政府積極規劃修復,鹿港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董事長蔡其建昆仲全額捐資龍山寺主體工程修復經費,期能妥善保存國家文化資產,為鹿港龍山寺近百年來最大的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