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鹿港城隍廟,又稱為「鰲亭宮」建於清乾隆19年(1754年)是由泉州府晉江縣石獅鄉分香來臺,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歷史了。鹿港城隍廟所供奉的神像由來據說是康熙初年一位在鹿港開設「日興行」的永寧高姓商人因貨物失竊,而自故鄉請城隍來捉拿竊賊。後來竊賊不久後便人贓俱獲,而城隍也自此留在鹿港。依照《寺廟臺帳》的說法,該廟興建於乾隆19年(1754年),當時該廟位於熱鬧的「不見天街」上並建有俗稱「飫鬼埕」的廣大廟埕及廟側隘門。
該廟興建另一說則為道光19年(1839年),可能是基於該廟現存最早的文物為道光十九年立的一對石柱而推定。
在道光28年(1848年)時受到大地震波及而嚴重受損,由於當時仍為鹿港的全盛時期,故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援而迅速重建完成。而在此之後,城隍廟約每三、四十年重修一次。然而在進入日治時期後,城隍廟在昭和9年(1934年)因市區改正而拆除了三川殿部分,並改建成石棉屋頂的山牆街屋立面。直到民國82年到86年間(1993年-1997年)的重建工程完成後,才將廟門改回傳統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