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歷史碑記
好漢廟
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來台之漳泉州人民,為爭地而致水火不能相容懷恨仇視至深而虎視眈眈,常有激烈鬥爭殃及無辜之老幼慘遭殺戮情事發生,好漢廟為社口附近聚落的信仰中心,先民來台開墾時稱芬園為貓羅西堡。常有盜匪出沒及彰化發生彰人反清事件,地方便組織鄉勇團練保鄉衛民;貓羅溪從南至北貫穿鄉內,形成溪東與溪西的聚落,溪東大多為漳州人,溪西多為泉州人,雙方為了水源與土地農作常有爭鬥。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間地方鄉勇為保護三十五村庄安危,抵抗惡鬥終寡不敵眾,劍折彈盡多人傷亡。後計有廖貓得等十二名義士壯烈成仁,事件後庄民感念其捨身成仁精神,晨夕輪流獻饌焚香以祭拜,地方士紳為感念恩德就興土角廟以伺之,在此戰役後,漳泉雙方也議和促成互不侵犯的共識,讓十二位義士們英勇犧牲能換來後代子孫安居樂業。
在八七水災時大水淹到忠義祠由於流木使水改道使下方社口中正街道百姓倖免水患且土角廟身也完好無損,因此使忠義小廟香火更旺。
民國67年(西元1978年)地方賢達倡議興建大廟,地方推選村長江炳賢為興建主任委員,94年組立管理委員會,並推舉呂正富先生為第一屆主委,每年農曆1月12日舉行入火安座紀念三獻祭典活動。並於農曆7月6日舉辦中元普渡,感念諸先聖先賢義士當年之義勇精神。
文章報導
主神好漢大將軍
67年重建捐獻碑記
94年重建捐獻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