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大崙村位於大村鄉最西部,東鄰加錫村,西界埔鹽鄉,南鄰埔心鄉,北接秀水鄉。地形平坦,聚落呈南北狹長,墾殖當時有一大墩而得名,大崙庄於雍正、乾隆年間即已墾成,其成庄時間最晚約在乾隆末年、嘉慶初年之際。大崙庄庄民初期百分之七十為佃農,拓墾初四下荒涼、篳路藍縷,生活困乏,托賴天時地利,信仰神佛保佑觀念至切。斯時庄頭土地公靈感異常庇護境內庄民安居樂業,五榖豐收、六畜興旺,庄眾普沾神恩浩大,欽慕聖德,嗣而唱議建廟,草創初期斗室小廟,稱名〈錫安祠〉,不久廟頂自行長出ㄧ顆榕樹,樹根向下包坿廟體延伸入地下,形成特殊景象「樹包廟」。又庄民信眾ㄧ心誠敬信奉觀音佛祖、土地公,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合境安寧,經歷日治時期、國民政府土地改革之政策,實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政策,庄民大多成為有田耕作,大崙庄俗諺:無地作有呷,呼應錫安祠上古榕沒有根生泥土上,卻能嫁接廟體向下延伸土地欣欣向榮成長;庄民也因由土地政策改革獲得土地力事墾耕,年年物阜年豐溪祚長綿。
復又初創小廟不乎使用又經古榕包覆,庄眾善信欣鑒本祠福德正神,益世良多,十方善信近悅遠來絡繹不絕,然聖蹟長存於天,善心人士感載洪恩,共籌重建廟宇於舊廟之前,保存原有舊廟「樹包廟」之特殊景象,所謂集腋成裘、有志竟成矣,功德無量芳流萬世於表也。
依本祠古榕樹推測樹齡約有200多年,本祠應更早於此歷史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