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清乾隆初葉,潭墘庄廓有古鳥松幹圍約十尋、枝葉青蔥茂繁函蓋面積廣闊,據估樹齡約百餘年。一日、有病家欲過溪南下求神問卜者,路經樹下稍作休息,忽見一黑面白髮蕭蕭老者,曰服此松葉即可痊癒。轉眼間老者形影消失無蹤。始知有神附樹顯身啟教、遂摘數葉煎而服之。果然病癒,此事一傳人人認為鳥松樹神能除病擊魔,神蹟昭然參拜還願者日增,因之,香煙廣傳鼎盛也。於是就在樹下蓋一竹屋崇祀香火、護身消災恩澤顯著。貽至民國元年(日據時代)洪水患難成災,沖走鳥松樹、且濁水溪岸崩,造成潭墘庄之遷移。
民國四十二年於現址,擇分金甲寅庚卯酉築廟,標其額號曰福安宮崇祀松公,俾人梵香頂禮,凡有指示無不奏奇功遐遠地方聞知。到廟參拜者接踵而來。可知松公神靈感應如何之顯赫。但創廟之時物力唯艱,一切重簡。歷經風雨氣候浸蝕,滄桑變化宇傾棟腐陳舊不堪。且規模已不敷使用非改建不可。遂發起人劉雙郡、劉三盡、劉先教等有鑑及此,乃集村人於廟堂共商重建無人議異。遂福安宮申請准許募款,幸蒙諸善信隨緣樂捐支持讚援。共得新台幣叁百伍十玖萬餘圓隨即興工建廟至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冬月竣工。宮殿堂皇可謂之冠蓋四方。
然歲月三十載之悠悠,宮殿建築物歷經風化摧殘,當代人稱雨水謂為酸雨,可見其破壞之劇。更經過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已呈屋瓦破損,逢雨漏水。殿堂汙穢不堪,牆面呈腐蝕狀。筆者攀登屋頂發現水泥都可用手輕易扳開。九十六年底本村外出求進步的子弟柯逢榮大德來電話告知,將為本宮整體殿堂及建築物油漆粉刷。提起非常樂意回到故鄉廟宇進香參拜,可總覺得我們廟宇呈現的汙濁及破落於心不忍。遂發願幫忙整修。
有擔當者豈能僅只如此,而此事涉獵深遠,於是連串委員會召開、相關事項推演等等。乃至擴大至整體村民意見。終於在主奉祀神明壽誕日,掀起各界捐獻浪潮。經過委員會多次討論、多方訪視斟酌。意見磨合等等。於民國九十七年六月三日(農曆戊子年四月三十日上午十一點一刻)敲開第一鎚。整建工程自此展開,此階段同時改建拜亭及廟庭院。竣工後,在民國九十九年歲次庚寅年端月十七日完成安座等科儀。
現時廟宇堂皇狀若宮闕,廟貌崔巍勢欲參天,實可容大神居位。為村民信仰中心者,也尚欲願吾聖神威顯佑庇諸群黎於福運無窮,俾此於安祥康樂之至境,誠為是焉號宮曰福安有以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