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鎮安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前,有乾隆三年吉旦立「澤沛東南」古匾一塊暨乾隆五十九年木製香爐一個,正確建於何年,已不可考。主祀三山國王——巾山、明山、獨山。道光二十八年地震傾斜重修,昭和六年重建,民國九十五年因廟宇屋頂塌陷,陳舊損壞,復募款拆除重建,於民國一○一年十一月竣工,同年十二月五日(農曆十月二十二日)舉行入火安座典禮。
鎮南宮門神龍邊是秦叔寶,虎邊是尉遲恭,大門前左邊有鐘,右邊有鼓,正門兩旁左方有「天官賜福」與「麒麟」石雕,右方有「招財進寶」與「麒麟」石雕。三川殿前兩旁龍虎堵石雕,左邊龍堵是「降龍尊者」與「雙獅弄球」石雕,右邊虎堵是「伏虎尊者」與「雙獅弄球」石雕。
民國一○一年重建新增沿革碑文:
本廟之肇建緣起,溯自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10月1日(見日據時期寺廟台帳)中國移民屯墾彰化平原,逐漸形成,因信仰需求,遂共同籌資興建本廟,名為「鎮安宮三山國王廟」以作為當時屯墾移民的信仰中心及聚會敦親睦鄉誼的場所,清嘉慶三年(西元1798年)重建,又於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年)因地震導致大殿傾頹,後雖有鄉人提議重建大殿,但適逢清同治年間台灣中部發生戴潮春之亂(西元1862-1865年),鄉人外逃四散,大殿重建一直遲遲無法實行,直到日據時期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重新選出六名管理者,主管廟產諸事後,於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在取得鄉人同意後,群策群力重建大殿,也讓廟貌煥然一新,再次成為當地信仰中心。
神明可以見證朝代的興衰更迭,廟宇卻無法承受歲月的無情摧殘,在民國九十二年(西元2003年)時隔上次重建已七十餘年,廟宇磚瓦多已毀損,管理者林錫章,受神明託夢表示因時序遞嬗,物換星移,牆垣龜裂,樑柱遭蝕,廟宇老舊,且堂構狹小,要求協助重建廟宇,此事傳開,有邱海(時任彰化市民代表會主席)、謝清森里長等地方人士成立「鎮安宮三山國王廟重建委員會」,希望出錢出力,早日重建廟宇,完成神明囑託,然則適逢台灣產業外移,失業率遽增的年代,對信眾募款進展遲慢,幸賴王爺值年爐主黃桂峰、白鴻森議長(及其家族)、邱海主席、彰化市長邱建富及十面八方信眾熱心贊助,在神明庇佑下,終於順利建廟完成,為彰顯各善信贊助本宮之功德,故在功德亭上勒石為念。
鎮安宮三山國王廟重建委員會謹識
鎮安宮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錫章
民國一○一年彰邑鎮安宮三山國王廟沿革碑文
昭和九年重建鎮安宮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