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彰化泰源宮源自清朝雍正年間,福建省漳州府長泰縣籍的先民,同時帶聖侯公神尊移居台灣,定居彰化桃源里﹝坑仔內﹞,在此開墾耕種,結成村落,而後也繼續各族,前來此地結成村民,落地生根,先民於長年之久感念聖侯公,感恩澤海,於每年農曆四月四日聖侯公生日輪流值年爐主,奉請神尊到家朝拜,但不能用雞品祭拜。
民國六十二年先里長陳金章有感其恩,以及庄民朝拜遠處,乃發起建廟;於民國六十八年安座英烈聖侯並稱該廟為泰源宮;七十五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再發起將一樓平頂屋改建為南方式傳統屋頂,並尋根而在福建省漳州長泰縣城內發現正順廟供奉英烈聖侯。
泰源宮宮名中的『泰』字有表原墾先民大多來自福建省漳州府長泰縣之意,另『源』字則有意表泰源宮位處桃源里之意,當然亦可解釋為『源自長泰縣』之意,但民國六十八年新廟建成安座並委託八卦寺命名時,泰源宮管理委員會並未前往大陸尋根,不知大陸長泰縣城內的正順廟亦有供奉英烈聖侯乙事,可見將泰源宮解釋為『源自長泰縣』說服力稍為薄弱,但泰源宮與大陸漳州長泰縣有關,應無庸置疑。
相傳英烈聖侯名為陳聳,又名陳杰,乳名爽仔。幼年父亡,與母相依為命。陳聳事母至孝,長大後在縣衙當差,負責傳送州縣間之公文書。後來因公務受牽連蒙不白之冤而入獄,他的母親知道後焦急萬分而臥病在床,但仍然殺雞燉湯並請人送至牢房,給兒子補身打氣;陳聳見物思情,眼淚直流;陳聳將雞肉撕下,欲留給母親吃,自己則僅啃食雞骨;但一時不慎,吞下雞骨並哽塞咽喉,以致無法呼吸而死亡。陳聳死後,屍臭彌漫縣城,三日不散而驚動官府,後來官府查明陳聳蒙不白之冤的實情及奉母至孝的事跡,乃為其洗清冤情並表彰其孝德。此後屍臭立即散盡,並連續三日,轉而香氣四溢,眾人咸認其已昇天為神。元朝至正十九年(一三五九),朝廷表彰其孝德,敕封陳聳為「至聖英烈聖侯」,因此民間乃尊稱陳聳為「聖侯公」或「孝子公」並立廟奉祀。
沿革碑(2012.11.06陳玟瑜 拍攝)
主祀~聖侯公(2012.11.06陳玟瑜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