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中和佛堂位於彰化市三民路九七巷內,其外邊是一車水馬龍之現代都市,但隔著巷子,就是中和佛堂幽靜、紅瓦、土角厝的四合院建築,充滿 濃厚古式建築氣息的它,可惜因二次世界大戰炮火和八七水災的摧殘,四合院的架構已不易看得出來。
中和佛堂內奉祀本師釋迦牟尼,兩側為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兩大子,另供奉著藥師佛及觀世音菩薩、城隍爺、福德正神和其他神祇,為一屬於大乘佛教龍華派之齋門。
中和佛堂創建於清同治甲戌年(1874),距今已有壹佰貳拾餘年之歷史,當時由大陸來台之官員多人共同創建,其中由施主加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老爺振元布施,施主加六品軍功盛普馥和江普隆兩位老爺點光傳燈續祖,開基檀越為張老爺學生法號普靜,和開堂功德主林老爺普嚴共同創建,此五人為中和佛堂開基有功之人,故被尊稱為「五功老爺」,而被安置在功德主之長生祿位上。
中和佛堂開創時因大都由當時文武官員所參與,故堂內至今仍保存的題名匾額皆與此有關,如沿用了一百餘年的「中和堂」匾額,和大殿上方 之「西方自在」、「慈航普渡」、「寶翰增豐」等,皆為當時之欽點翰林院庶吉士陳慶禧、台灣府事石龍凌等人所題。而中和佛堂名號以其神 威浩瀚、香火鼎盛亦是彰化寺廟之佼佼者。
但歷經了二次世界大戰和八七水災之摧殘,使得原本的建築只剩下一處院落,當年的風貌已不復見。更可惜的是歷代古文物及先人苦心經營之 資料也被大水沖走而蕩然無存,從此沒落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所幸奉祀神祇皆能留存下來。
直到民國六十年才再重新整修,而逐漸恢復了往日光彩,雖沒有創建時的雄偉,但幾拾年來,定期的法會,以及在現任主持普貌居士,弘揚佛 法、禮佛誦經下,中和佛堂成了信徒們虔誠禮佛的好去處。在經歷了沒落、興盛數拾載潛心修佛的現任主持已屆八十二高齡,基於脈脈相傳, 而有意將主持的棒子交予第七代弟子法號普讓來承襲。
而第七代弟子郭仕明,有鑑於先人遺留之文物保存不易,而特別珍藏,如堂內現有之錫製燭台,木製之魁生,明宣德年間之銅製香爐,和一顆 含有大小不同三十幾種刻印之四方形印章,皆彌足珍貴,實為不可多得之物。
經懺萬言無非勸人為善
慈悲兩字便是開佛貝心
寫看此對聯的廟堂,因已愈百年之久,而有傾斜之現象,木製之樑柱因白蟻的啃食,實經不起風吹雨打,又因位於巷弄中,地小廟小,再也容 納不下眾多信徒,第七代傳人普讓居士,有鑑於此,希望覓地重建,造福更多信徒,使得香火延續,神威廣披。但另方面又緬懷先人一磚一瓦 所建之心血,且礙於重建之經費不足,陷於兩難。(本文由中和佛堂提供)
主祀~觀自在觀音(2012.11.05陳玟瑜 拍攝)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釋迦牟尼佛(中)已200多年歷史,為古廟時期之主祀
(2012.11.05陳玟瑜 拍攝)
三樓主祀~三寶佛(2012.11.05陳玟瑜 拍攝)
陪祀~送子觀音(2012.11.05陳玟瑜 拍攝)
廣澤尊王(2012.11.05陳玟瑜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