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北斗街的南端是東螺溪河岸,在毗鄰河床地的北側,三角湧一帶的居民建立了一座台灣罕見的廟宇—普度公壇,裡頭供奉著雕有金身的普度公。據說嘉慶3年(1798),三角湧附近居民罹患惡疾,後來恭請普度公前來消災解厄,而為附近居民景仰,蓋廟奉祀。根據老一輩的說法,本廟神蹟顯赫,尤其對治癒家畜疾病以及找回走失家畜,特別靈驗。一般而言,全省各地多在普渡時迎請紙糊普度公坐鎮,不過像是普度公壇供奉具有金身的普度公是相當少見的情形,附近的居民表示:相傳嘉慶君遊臺來到北斗街,適逢「宮口普肉山」(中元普渡),忽見紙糊普渡公現身見駕,嘉慶君開金口說:「神在,神在。」,普度公及時接旨,從此北斗街普度公即領有雕奉金身之聖旨,成為全臺唯一有金身的普度公。
現今的普度公壇廟身大約改建於大正7年(1918),當時由於火災而重新修建;民國37年(1948),由於廟貌殘破,曾大幅整修;後又於民國52年(1963),為了方便信徒祭拜神明時的呈貢用途,又於廟體外增建拜亭,並給與廟身修建,乃完成今日之規模。此廟體現為北斗鎮上歷史最悠久者,復以普度公廟相當罕見,因此民國96年(2007)12月經彰化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現場實地勘查後,決議通過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並於97年
(2008)4月正式函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