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擴展視野認識傳統文化,文化參與深耕在地知識

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是國家登錄的重要民俗,其儀式多元、分布範圍廣泛,涉及的在地知識與民俗文化甚廣。馬鳴山鎮安宮希望透過更多元的方式,推廣五年千歲相關文化,基礎教育是甚為重要的一環。尤其在小學時期,為初步建立對於認識世界與建立社會探索的關鍵,所以在小學階段推動文化資產與民俗教育是重要的扎根工作,透過從小接觸民俗與地方知識,認識在地文化,並創造與故鄉的連結,培養後續參與民俗的實踐者,讓地方得以與在地子弟產生連結,民俗建立永續的參與機制,才能真正利於文化資產長期保存維護。
本教材也是首次由文化資產保存團體自主整合各方資源進行教材撰寫與編輯,參考鄰近馬鳴山鎮安宮的褒忠鄉復興國小長期推動五年千歲文化課程經驗,在其教學的基礎上,輔以其他縣市課程與相關資料,發展專屬於五年千歲的文化資產教材。首次發展龐大的系列教材,因時間與資源限制,常手忙腳亂,有賴鎮安宮與中心相關同仁的通力合作,得以順利完成。在首次嘗試下,有待更多的整合與實驗,萬事起頭難,雖然還有眾多需要努力之處,但希望邁出艱難的第一步後,得以在不斷調
整下,未來有更好教材問世。本次教材編製感謝馬鳴山鎮安宮的信任,感謝章金樹主委、陳良政常務監事、陳嘉隆總幹事、葉振裕組長的協助與鞭策,有遠見的提出相關構想,並大力支持中心完成相關工作,在臺灣民間宮廟中是少見的,


其支持與遠見是我們三人義不容辭接下工作的主要原因。教材由我們分工通力完成,編撰期間感謝五年千歲文化中心成員若婷、振源、永倫、舒丞、郁嵐等人的通力合作與協助,得以在浩瀚與繁瑣的事務中逐步推進。另外,感謝褒忠鄉復興國小蕭景文校長與各位老師,分享長期推動教育經驗;感謝臺南市黃名宏老師就其經驗提供相關建議,並再次感謝教材編輯時,提供資料、建議與資源的各位先進與夥伴。因為五年千歲文化資料豐富,本次教材是首次撰寫編輯,也是臺灣宮廟的首次嘗試,各項缺失與疏漏難免,希望透過不斷累積與嘗試,作為馬鳴山鎮安宮文化資產推廣教育的嘗試與經驗累積,也有利於後續的編撰與修正,更希望能透過相關經驗分享,帶動不同文化資產團體共同努力,並吸收不同夥伴的經驗,為臺灣民俗教育發展出另一種可能。本次教材的出版希望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期待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透過不斷的實踐與經驗累積,帶動臺灣文化資產的基礎教育風潮。
 

臺灣美感與人文教育工作者   洪麗雯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馬鳴山五年千歲文化中心主任                     洪瑩發

桃園樂善國小教師兼事務組長
陽明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李思諭

圖片1.png


 

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是臺灣重要的王爺信仰,例年祭典元宵遶境吃飯擔與五年大科皆被列為無形文化資產,其中五年大科更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參與五年大科儀式的聚落主要橫跨雲林縣及嘉義縣市,範圍廣闊,文化多彩豐富。
本次出版文化資產教材(小學篇),透過淺顯易懂的課本、手冊、圖卡,讓學童有系統認識五年千歲文化,藉由各式教案認識在地文化與民俗知識,建立在地情感,創造與故鄉的連結。教案包含教師手冊(上、下冊)、課本、學習單、圖卡、數位教材(簡報、影片),一整套包裝,並於教學網站提供電子檔案應用,預計發送給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香庄與鄰近鄉鎮學校,提供教師應用,弘揚五年千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