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豐隆學的是資訊工程,卻對鄉土文化懷抱熱情,休假時,往墓地裡跑,追尋光復以前的古墓。黃豐隆說,台中市未升格前,八個行政區內僅有二處古墓,廖煥文、丘先甲(邱逢甲之兄)列為文化資產保存,其他古墓因為是家族墓園,文史資料有限。
黃豐隆調查發現,很多當地家族系統脈胳、開發史僅存於耆老口述歷史、族譜中,透過古墓碑文、地點等,從中得到實證,補足該段歷史,但古墓在荒煙蔓草間,隨著都市開發,找尋古墓成了和時間賽跑,他共找到逾200座。
黃豐隆結合雲端科技,運用智慧型手機Google Map為古墓定位,並且建立相關文史資料,但其中逾三成都市重劃時被毀,已成遺跡。
黃豐隆說,追尋古墓的過程通常是請教耆老、從族譜找線索,例如集資開鑿葫蘆墩圳、對台中開發貢獻很大的張達京,他的墓園是後人尋根,從大陸迎靈骨返台安葬,尋問耆老後,僅知道葬在南屯區番社埔竹林北側,由於不臨路,雜草比人還高,他在墓群中找尋,找了兩次才找到。
他舉例,為什麼台中市潭子區頭家厝「雙張」,當初是張達京、張達朝兄弟的後人開墾而得名,但現住的卻都全部姓林?當初他也想不通,張家、林家的族譜也沒記 載這一段,直到比對林氏古墓出現年代,推論出張氏家族在清同治年間遇戰亂,成為勒索對象,將房舍賣給林氏家族後離開,補足這段歷史。
新聞來源: 聯合電子報 201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