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注109億開發銅礦
這個銅礦是中國在阿富汗的投資重點,北京共投注35億美元(約109億令吉)的資金開發它,是有史以來外國在阿富汗投資的最大項目。它也被視為中國準備進一步發掘阿富汗其它包括鐵、金及鈷等豐富礦物資源的第一步。
多年來飽受戰火蹂躪的阿富汗,一直都希望能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中國對阿富汗銅礦的投資,讓喀布爾政府每年也可從中獲利約12億美元(約37億令吉),並且能製造大量工作機會。
但是,這座礦場如今卻來到了發展與保存歷史的十字路口。
在漫漫黃沙之下,這裡是連接亞洲與中東的古代絲綢之路一處珍貴歷史遺址。
考古學家目前正極力搶救這個源自公元前7世紀的宗教遺址,包括一座寺院及多座圓頂佛塔。艾娜克礦場一旦開鑿,這些古代遺址很可能會隨之消失無蹤。
中國公司限3年搶救文物
2001年,位於阿富汗中部、擁有1千500年歷史的180米高的巴米揚大佛,難逃塔勒班政權的毒手,慘被炸毀,世人眼睜睜地看著宗教古蹟轟然倒塌,對容不下異族文化的塔勒班政權口誅筆伐。獲中國政府支持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自然不願像塔勒班一樣背負千古罪人的歷史罵名。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原定在2011年底以前動工,如今他們與阿富汗政府達致非正式協議,給考古學家3年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及時挖掘出埋藏於地底的歷史古物。
一支考古學隊伍自今年5月起便展開挖掘工作,但他們坦言,無法在寬限期內搶救所有的古文物,由於缺乏經費和人手,搶救工程進度緩慢且零碎。
美國大使館派往參與挖掘工作的法國考古學家泰代斯科說:“這個遺址是如此龐大,至少需要10年時間進行考古工作。
3年只夠我們列出所有埋藏在當地的文物。”
出土文物可填滿博物館
在佔地2平方公里的歷史遺址,只有約15名阿富汗考古學家、3名法國考古顧問和數十名員工組成的考古隊在工作。一般上,範圍如此寬廣並擁有豐富文物的遺蹟,至少需要24名考古學家和100名員工參與挖掘工作。
法國考古學家馬基說:“這裡可能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交接點。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此挖掘的文物已足以填滿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了。”
目前,該座佛教寺院的建築已完全出土,寺院的走道、繪有壁畫的房間、各式陶製和石製的直立佛像與睡佛,都已一一呈現在眼前。
據指,在相信是寺院庭園的遺址,曾矗立數座4到5米高佛塔。
迄今為止,已有超過150座雕像出土,其中大部份仍留在原址。考古學家稱,有些雕像體積太大,難以移動,同時,他們也缺乏防止小件文物在搬動時碎斷的化學物品。
早知地底宗教遺址
阿考古學家沒行動
阿富汗考古學家早在1960年代便知道艾娜克銅礦是古佛寺遺址所在,但多年來卻沒有動靜。
當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於2008年成功標下開採權時,也沒有人關心這座千年佛教遺址的命運。
人們在乎的,僅是眼前唾手可得的商業利益,如金錢回報、礦區保安以及礦場對外的運輸鐵路系統。
所幸在一群阿富汗和法國考古學家的努力下,終於喚醒世人對這個宗教遺址的關注。
毫無疑問的,艾娜克礦場將會是推動阿富汗經濟的一大助力。
根據阿富汗礦業部的統計,當地蘊藏約600萬噸銅礦,以當今市價計算,便是高達數百億美元的金礦。此外,開發礦場
及其相關的運輸系統工程,也將製造大量工作機會及經濟活動。
負責考古事務的礦業部官員瓦希杜拉表示,礦場開始運作後,保護遺址將會是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與阿富汗政府的共同目標。
由於這是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在阿富汗的首個投資計劃,因此擬定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對該公司來說相當重要,特別是當他們準備競標當地另一礦場的開採權之際。
阿政府今年9月開始為位於中部的哈吉加克礦場招標,該處估計蘊藏19億噸鐵礦,是各國商業集團爭奪的另一目標;投標結果預計最遲2011年初公佈。
外國贊助考古工程捐款未到位
外國政府此前承諾捐助考古工程的捐款迄今未到位;副文化部長奧瑪表示,阿政府已撥出200萬美元(約627萬令吉)進行挖掘工作,目前仍致力徵求另外500萬至1千萬美元(約1千569萬至3千138萬令吉)的考古經費。
美國大使館發言人齊澤尼斯表示,美國已承諾捐助這個考古計劃,但仍未決定捐款金額。
艾娜克的銅礦自古以來便與宗教密不可分,部份出土的文物顯示,古人曾用銅礦裝飾神像和神壇。
不過,位於喀布爾南部約30公里處艾娜克礦場,也是巴基斯坦武裝份子的主要通路。今年7月,兩名美國水手就是在此被擄及殺害,致使阿政府在礦場附近部署了近1千500名警力。
新聞來源:星洲日報 2010.11.15
新聞網址:http://www.sinchew.com.my/node/183432?t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