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06628_2182166311807394_2372564407034052608_o.jpg

馬鳴山鎮安宮迎王期的壯闊景象(李永倫攝影)

文/洪瑩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博士後研究)

*本文為《受眷顧的土地: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大科》新書作者自序。

馬鳴山五年千歲是雲林、嘉義人的共同信仰與記憶。我的故鄉雖然不在雲嘉,但研究核心幾乎在中南部,與千歲有著深厚緣分,總有千歲默默牽引與庇佑,讓我們在田野過程中順利,也發覺其在雲嘉平原的重要性。

西元2000年左右,因為研究興趣與方向,開啟在臺灣各地追尋代天巡狩的身影,從臺灣頭到臺灣尾尋找的過程中發現,雲嘉地區眾多迎送代天巡狩的廟宇常恭請以「五年千歲」為神號,故而引發我研究興趣。經由後續收集與閱讀相關資料,逐步了解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為臺灣重要的王爺廟宇,雖然日本學者三尾裕子對於五年千歲信仰與香庄的研究奠定了五年千歲研究的基礎,但卻無法進一步解答我們在田野所見的多元複雜,因此更加深我們透過系列田野,呈現五年大科面貌的想法。

西元2006年起,我開始五年千歲的系統田野調查,當時因為規模龐大,難以掌握全貌,只能東奔西跑收集各種資訊,卻也同時發現五年千歲的各種類型與多元面貌。西元2010年起在馬鳴山鎮安宮的協助下我順利取得香庄相關資料,有系統著手進行田野調查與普查,表上登記約兩百五十餘庄頭,後經校正調查,預估超過三百個請王單位,涉及約四、五百個自然聚落庄頭。

由於迎送五年千歲的各種類型,以及長達兩個月的主要儀式時間,對於時間與人力都是高度的考驗,非個人能力所能及,幸在西元2014年獲得馬鳴山鎮安宮管理委員會厚愛,由時任主委吳永祥與現任主委章金樹的大力支持下,獲得各項資源的挹注,由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整合,並獲得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協助,開始進行有系統的田野調查研究。

【受眷顧的土地】紀錄片前導

【民俗亂彈】18分鐘。速讀五年千歲

從十二年前開始進行田野調查,歷經三科較為全面的田野,在馬鳴山鎮安宮與中央研究院的支持下,展開團隊式的全面田野調查,終於在今年有較為完整的成果出版。十二年的田野調查,受益於各宮廟、單位、香庄的協助,以及長期的田野夥伴暨知名的民俗攝影家李永倫先生,我們共同闖南走北,本次精美的攝影照片就多由其提供。另外田野調查期間獲吳明勳、陳文安、林長正、吳碧惠、官怡杏等夥伴的協助,才能度過此漫長與廣大的田野過程。西元2014年則是大力招兵買馬,除筆者之外,尚有李永倫先生負責影像與故事收集,賴建宏導演負責紀錄片拍攝製作,加上當地人黃偉強老師以及各區域文史同好與先進的協助,終於展開第一次的不可能任務,參與西元2014年計畫成員有黃偉強、林群恆、林長正、吳碧惠、吳明勳、官怡杏、顏守韓、謝奕君等人,協助攝影與紀錄影像製作有劉家豪、許評註、劉明同、楊堯斌、林柏伸、鄭富璁、吳明勳、池辰君、李君葳、宋仁智等人,才得以完成複雜的工作任務。

「受眷顧的土地」一名是由永倫、建宏、偉強等,大家集思廣益而取名,取其五年王庇佑與眷顧土地上人們,彰顯千歲護佑群黎之意,作為弘揚五年千歲系列工作的名稱。介紹五年大科盛況的紀錄片「受眷顧的土地」,已經先於2016年完成發表,書籍則是今年逢五年大科時才登場,本書除感謝廟方與上述參與者外,也感謝中研院的同事蘇琬婷、張智傑協助製作地圖與資料分析,研究調查與出版期間感謝馬鳴山員工陳若婷、張玳寧,志工曾筱如等長期提供協助,感謝同事吳筱婷、蔡武晃教授與堂姊洪麗雯等人協助校稿與訂正,也感謝溫宗翰執行長協助後續出版事宜,在百忙之中能讓書籍順利出版。

46881018_748366855520627_5831791007796035584_o.jpg

新書訂購網站:

。博客來 https://goo.gl/fhYf2m

。三民書局 https://goo.gl/nBFxTg

。金石堂 https://goo.gl/fsnPZt

。讀冊生活 https://goo.gl/nKGXUC

更感謝馬鳴山鎮安宮主委章金樹、常務監察陳良政、總幹事陳嘉隆與眾委員的支持,讓書籍得以順利出版,並感謝科技部長陳良基教授、恩師政治大學講座教授李豐楙教授、主委章金樹賜序推薦,並感謝其他先進給予推薦。本書出版也感謝邱彥貴教授、林茂賢教授、曾惠君科長的叮嚀與催促,更感謝本書長期調查與寫作期間工作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的支援,感謝執行長范毅軍教授、執行秘書廖泫銘研究副技師的支持,感謝大家長期的支持與支援,才能將這複雜與多元的儀式,可以進行初步的梳理與介紹。

馬鳴山鎮安宮的五年大科,應該是目前所知臺灣王爺信仰中分布最廣且最為複雜的祭典,除「香庄類型」外也有多元形式,但是因為歷時較久且區域廣闊,長期被臺灣學界與民俗界忽視,相對媒體與政府的關注也較少,透過團隊目前的研究,已知其規模與影響力,理應獲得更多的重視。本書目前僅就現有田野資料,呈現五年千歲信仰在大科年時的一個儀式斷面,希望讓社會大眾認識五年大科,重視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後續也期待能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深入研究,逐步將複雜且廣大的儀式拼圖完成,慢慢建構出五年大科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