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明勳(安平地方文史工作者)

《重修臺灣府志》載:「十二月二十四日,前數日各家掃塵,俗傳百神以是日登天謁帝,凡宮廟、人家各備茶果、牲醴,印幡幢、輿馬、儀從於楮,焚而送之,謂之「送神」。至來歲孟陬四日,具儀如前,謂之「接神」」。

每年歲末農曆12月24日,是民間習俗中的「送神日」,相傳這日百神將要返回上天朝謁玉帝,於是民眾無不準備豐盛祭品與甜料祭拜一番,望神明返回天庭時能幫忙多說些好話,好讓來年能得到上天的眷顧,多些好運。而在過年後大年初四,再舉行接神儀式迎請百神歸位。

送神回天庭

「送神」儀式從一般民家到廟宇都有,儀式可以是簡單的焚香祭拜,焚燒「雲馬總馬」,也可以聘請法師、道士等來進行隆重的科儀。長久以來,安平舊聚落的廟宇,一直保持著自有傳統的信仰文化,尤其小法團法脈傳承與儀式內容,更有其獨特之處,歲末的送神儀式,便是其中之一。

《安平縣雜記》載:「二十四日,各處寺廟及人家,均備茶果牲醴,買紙印旛幢輿馬儀從一張,焚而送之,名曰送神」,安平地區的送神儀式,大致如《安平縣雜記》所載,所焚燒「印旛幢輿馬儀從」的紙頭(紙錢),稱為「雲馬總馬」,因是在歲末送神與年初接神時焚燒,供神明做為來返天上人間的儀仗馬隊與神轎之用,故又稱「送神紙」或「接神紙」。

安平廟宇的送神、接神日期,除了囝仔宮社伍德宮為農曆12月15日送神,1月15日接神,威鎮堂農曆12月22日送神,其它廟宇大都在農曆12月23日或12月24日送神,1月3日或1月4日接神。囝仔宮社伍德宮從送神後到接神,竟相隔達1個月之久,放眼全臺廟宇可謂少見,據說此因囝仔宮社伍德宮,於清領時期原為泉籍金門水師官兵會館,由水師官兵管轄,而當時的年假就是1個月之故。

將旛幢輿馬儀從,印於一張紙上的「雲馬總馬」紙錢。

送神儀式五步驟

送神儀式,大都是由小法團來進行,大致主要分成「清壇請神」、「淨油」、「犒賞兵將」、「封印」、「送神封門」五個步驟。

1、清壇請神

小法團進行在儀式時,一開始最常見的就是「清壇請神」,法師頭會先焚香向神明稟報即將進行的法事科儀,並將香插於天公爐與廟中的每個香爐內,隨後即開鞭召請官將,小法團也開始唸起清壇請神法咒,進行請神儀式。

2、淨油

在請神儀式後,有些廟宇會開始進行「淨油」或稱「煮油」的逐穢儀式。儀式開始是將食用油倒入油鼎中,用爐火加熱後,置入由金紙做成的油心,並將其點燃,經符令與法師口唸法咒的加持,讓油鼎之火俱有潔淨之效。

註:此儀式並非每間廟宇送神時皆有進行,如安平鎮城隍廟、囝仔宮社妙壽宮、囝仔宮社伍德宮、港仔尾社靈濟殿…等,送神時就無此儀式。

當油鍋之火到達適當溫度後,法師再以嘴含米酒或高粱酒,噴向油鼎之中,讓火燄竄起達潔淨之效。接著會移動油鼎,將廟內廟外空間潔淨一番,有的廟宇(如:廣濟宮、周龍殿…)也會到境內信徒家中或門口進行潔淨,有的是信徒直接到廟裡(如弘濟宮、西㡣殿…),過油鼎火進行潔淨,並參與送神儀式。

灰磘尾社民眾到弘濟宮廟裡,進行過火儀式。

3、犒賞兵將

在淨油儀式後,小憩片刻,小法團會接著進行「犒賞兵將」儀式。儀式現場可見儀桌上擺有五牲供品與酒肉,門外亦為準備供馬匹食用的馬草水,小法團唸咒依序召來東、南、西、北、中五營兵馬,一一進行犒賞,並將馬草水往廟埕灑去,象徵犒賞五營馬匹。

4、封印

《燕京歲時記》載:「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封印之日,各部院掌印司員必應邀請同僚歡聚暢飲,以酬一歲之勞。故每當封印已畢,萬騎齊發,前門一帶,擁擠非常,園館居樓,均無隙地矣。印封之後,乞丐無賴攫貨於市肆之間,毫無顧忌,蓋謂官不辦事也」。

根據清光緒32年(1906)《燕京歲時記》記載,清朝歲末皆會由欽天監擇吉日頒示天下,讓官員於年假前依及日同時「封印」,安平廟宇亦仿官例,於歲末送神前,會將神明印章收入錫製印盒中,並貼上書有「封印大吉」之紅紙,進行封印,而封印後,會於神龕兩旁貼上「封印大吉」、「合境平安」紅紙。

 

安平廟宇仿官例,於歲末送神前進行封印。

5、送神封門

在封印儀式後,接著就是準備送神與封門,在送神儀式上須焚化「雲馬總馬」的紙頭(紙錢),化作儀仗馬隊供神明來返天上人間的之用,安平廟宇習慣將「雲馬總馬」紙頭,置於折成的三角長條狀的壽金內,以手持跪拜方式焚化。

這焚化「雲馬總馬」的動作,因各廟傳承不同,有的廟宇會先焚化後,再等待神明指示送神時間,出廟門跪送諸神昇天,有的是直接由法師團率領信眾,出廟門焚化「雲馬總馬」,跪送諸神昇天,不管是何時焚化「雲馬總馬」,所有廟宇都會在跪送時,以擲桮方式來確認儀式是否圓滿,諸神是否以返回天庭。

待擲桮得到聖杯後,法師頭會先站起身來,再開神鞭三下恭送諸神,然後領眾人回頭轉向廟門,由法師頭手持封門板,口唸封門板文字後,隨即關起廟宇中門,並將封門板置上封門板,完成送神封門,而此時所有的送神儀式,也正式圓滿完成。

焚化「雲馬總馬」送神升天。

寒冬裡的甜鹹粥

歲末的送神儀式,原於古時候的歲末祭灶,大部份的人仍認為送的神明,應當只有灶神,甚至認為「送神容易,請神難」,要請得神明眷顧已是不易,啟有送走神明之理;或說歲末送神之後,神都送走了,過年時到廟拜拜,那有神明可拜?其實在民間信仰裡,認為農曆12月25日為天神下降之日,也就是這天上天會派下天兵天將來維持人間秩序,繼續護佑百姓,而安平的信仰裡,則認為廟裡的神明會有留守神明,於送神後留守廟中,繼續護佑信眾。

當然在安平的廟宇中,也有不舉行歲末送神與年初接神儀式的,如安平的信仰中心「安平開臺天后宮」、「安平觀音亭」,其只有在農曆12月24日進行謝太歲、謝燈儀式,並無送神、封印、封門等儀式。而有舉行送神與接神儀式的廟宇,也會因小法團的師承而有差別,例如囝仔宮社妙壽宮的小法團,其傳承中有諷經的科儀,在「犒賞兵將」之前,會增諷「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但當該小法團至社內伍德宮或安平鎮城隍廟,進行送神與接神儀式時,則不會進行諷經。

社內境民信眾,不懼寒冷毅然熱情的參與送神儀式。

安平廟宇的歲末送神時常在寒夜中來舉行,然各廟社內境民信眾,不懼寒冷毅然熱情的參與,誠心祈望廟內諸神,在返回天庭時能多進美言,來年能為社民帶來更多福氣與好運,而有些廟宇(如弘濟宮、妙壽宮…)也會準備熱騰騰的鹹粥或甜粥,供信眾於儀式後享用,也因此留下了「掗頷垂(é-âm-sê),宮口吃鹹糜」,此一儀式相關的地方俗諺。

註:「掗頷垂」(é-âm-sê),為安平黑頭法派小法調中的牽調助詞音,此俗諺意為「到廟(宮)口,聽小法團唱唸法咒,參與送神或接神儀式,就有鹹粥可吃」。

 

本文節錄自:吳明勳〈安平廟宇歲末送神與年初接神儀式初探〉,發表刊登於《臺南文獻第9輯》。

(本文同步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

20170119首發於民俗亂彈掗頷垂(é-âm-sê),宮口吃鹹糜:安平廟宇歲末送神儀式 – 民俗亂彈 (folklor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