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印記:學甲上白礁

 

    民俗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除延續傳統文化之外,更是各種民俗、技藝與記憶的展現場域,儀式的改變與調整皆是因應地方需求,與回應國家社會文化轉變,與時俱進,同時也記憶歷史變遷。而民間信仰祭典是宗教信仰的展現與實踐外,還包含神聖意義與文化象徵,在地方社群內扮演各種功能,也因為作為地方社會整合的樞紐,長期是國家權力與地方社會網絡共同展現的舞臺。

    學甲上白礁於2022年獲得文化部公告為臺灣重要民俗文化資產,除其清代以來的民俗傳承,更是彰顯其文化特色,上白礁祭典除作為學甲十三庄的共同祭典外,同時地方也回應不同時代的社會氛圍,透過祭典展現與再現歷史記憶。學甲保生大帝信仰自清代即為重要的信仰中心,當代祭典的參與者,剛好展現其移民與信仰傳播的痕跡,除核心的學甲十三庄外,參與者也逐步擴展,從臺東、高雄學甲移民所建立的廟宇,至清代靈驗分靈的深滬寶藏庵,以及陸續分靈的香港;菲律賓等廟宇皆來參與儀式,除展現保生大帝靈力擴展外,更是表現其信仰與在地的歷史脈絡。

    上白礁經歷國家各時期的政策管制與限制,從禁止辦理到獎勵辦理藝文活動,從影響社會安定到國家文化資產,祭典儀式與陣頭、組織隨著時代變化調整,反映祭典從帝制、殖民、到威權體制,及現代民主制度下的各種改變。學甲慈濟宮鑑於上白礁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後,希望透過系列出版推廣,將文化介紹給信徒與社會大眾,本次文化小百科即是第一步,透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傳達文化脈絡與相關知識,期待共同認識信仰與民俗文化資產之美。

    本書由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與臺灣宗教與民俗文化平臺策畫,本書由學界與在地研究者合作,主筆作者黃名宏為長期研究臺南大型民俗儀式,尤其專精於陣頭文化,並且身體力行實踐,而作者王乃正則是出身學甲的青年研究者,其家中長輩長期參與學甲慈濟宮規劃,近年全心投入相關研究與民俗實踐工作。整合與撰寫工作則是由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洪瑩發博士負責,其長期關注臺灣民間宗教研究,也長期協助推動民俗文化推廣;而本書攝影者也是在地與臺灣知名民俗攝影紀錄者皆有,希望透過在地與跨界的協力工作,為地方文化提供在地觀點,但又能具有寬廣視野。

 

學甲慈濟宮文化叢書總主編、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豐楙